我家有只小西米
![]()
少年体态健康筛查到国际级赛事举办,从体教融合创新到体育设施普惠共享……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凉山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全民健康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文化赋能,探索出一条以体育促进全民健康、以全民健康助推全域发展的特色路径,书写“健康中国战略”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凉山州将体育事业纳入区域发展核心战略,通过政策制定与财政支持,构建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的制度框架。2022年,州财政统筹安排体育领域资金9879.38万元,重点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健身设施补短板及品牌赛事打造,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体育发展生态。2023年,发布《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体育赛事为引擎,绘制“体育+文旅”“体育+教育”“体育+健康”融合发展路线图。近年来,凉山进一步提出“四个着力”和民族特色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策略,推动摔跤、射弩、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运动相结合,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撑。与此同时,凉山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乡村规划。2023年4月召开的全州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2024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截至2024年,全州已建成12个乡镇级多功能运动场,提升30余个行政村(社区)的全民健身设施。这一成果不仅优化了乡村人居环境,也通过丰富运动场景激发了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
赛事经济把赛事流量变成经济增量2024年7月29日,在2024凉山彝族火把节西昌狂欢夜当晚,抖音足球嘉年华凉山西昌站比赛迎来巅峰对决,超1.6万名观众现场见证冠军诞生,抖音平台近千万网友同步观看直播,共同感受足球赛事的独特魅力。中场休息时,运动员秒变带货达人,为线上线下观众介绍起来自家乡的农特产品。这场酣畅淋漓的体育赛事,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凉山的民俗风情和特色农产品,促进乡村文体旅融合和消费升温,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体育赛事是推动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撬动经济与全民健康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西昌邛海湿地、昭觉谷克德高山等自然资源,凉山州成功打造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昭觉谷克德索玛花自行车公开赛、四川省第七届全民健身冰雪季全国家庭冰雪日暨亲子双板直线竞速PK赛等国际国内品牌赛事,在沸腾一方的同时,带动地方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民体育赛事中的“生力军”,近年来兴起的“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不仅将全民健康的热潮从城市推向更为广阔的乡村,还通过“以赛促旅、以赛兴产”,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全面升温,把赛事流量变成经济增量,打造健康文旅IP品牌。赛事组织促进消费升级,场景创新激发产业潜能,全民参与提振全民消费,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使体育成为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多业态的纽带。据统计,仅2024年,凉山就举办了县级以上级别体育赛事活动143个,共计8100余场次,约164万人次参与,带动消费大幅增长,用数据生动诠释了“一赛兴百业”的辐射效应。
设施普惠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与赛事热潮同频共振的是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建设健康凉山的过程中,凉山以设施普惠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多元投入与创新管理,让体育设施从有变优,让健康生活从愿景走向日常。利用城市“金边银角”打造体育公园,形成“15分钟健身圈”,既提升城市颜值,又为群众健身、休闲和娱乐提供便利;将步道、篮球场、足球场等嵌入社区,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乡村,既破解“去哪儿健身”的民生痛点,又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群众健身不出村(社区);针对老年和儿童群体,制定“适老化、适儿化”健身场地配置标准,让居民健身广场成为全年龄共享的活力空间;塑胶步道蜿蜒于青山绿水间,既提升锻炼体验,又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昭觉谷克德高山云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成,凉山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即将启用,2025年全州12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每一项体育普惠措施的落实,都是对全民健康基石的加固。截至2024年,全州体育场地面积共1194.5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825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2.45平方米,累计开放服务400余万人次。
体教融合为健康凉山建设注入新动能2024年4月,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师生团队在越西县文星小学、贡莫小学等5所小学开展青少年体态健康筛查,着手建立大凉山青少年体态健康数据库,通过科学评估,为孩子们量身定制“运动处方”。这一项目是“体教融合”在凉山的创新性实践。近年来,凉山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整合体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为健康凉山建设注入新动能。从2014年起,凉山在全州27所中小学布局田径、足球、篮球、游泳、摔跤等12个训练项目,并引进高水平教练团队,培养并输送出奥运冲浪选手杨思琪、跆拳道运动员杨均丽、“布拖女足”等众多凉山籍优秀体育人才和队伍,拓宽了凉山学子的成才之路。部分高校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开设摔跤、射弩等承载强身健体和文化传承双重功能的体育科目,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丰富了健康凉山建设的文化内核。从“村”字号体育赛事火爆到冰雪经济崛起,从体态筛查到奥运出圈,凉山州以体育为笔,写下全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新篇章。(记者 李瑞 阿勒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