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凉山壮举,24岁彝族青年李桂林辞教攀天梯,勇攀280米高峰

凉山 更新于:2025-05-19 05:28
  • 曾经那个少年27
    1990年,四川凉山,一名24岁彝族青年李桂林,辞去民办教师职务,攀过5架天梯,爬到2800米海拔的悬崖村庄当代课老师,1年后,他哄骗妻子,让她背着2岁的儿子上山看看,谁料,14年后,妻子却死活不肯下山。

    四川大凉山深处有个挂在悬崖上的村庄叫二坪村。

    这里海拔两千八百米,进出村要爬五架用藤条和木棍扎成的梯子。

    1990年夏天,24岁的彝族青年李桂林背着麻袋爬过这些晃悠悠的天梯,在村里废弃十年的小学教室门口挂上了新黑板。

    李桂林原本在汉源县当民办教师,教出的学生年年考第一。

    河对岸二坪村的干部找上门来,说村里十多年没老师了,娃娃们都不识字。

    李桂林跟着村干部往山上走,手脚并用爬过五架吱呀作响的天梯,衣裳都被冷汗浸透了。

    山顶上等着他的村民宰了过年才舍得吃的鸡羊,老阿妈攥着他的手直抹眼泪。

    那天晚上李桂林躺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第二天天没亮就下山辞了工作,把家里能用的课本教具收拾了三大麻袋。

    等到暑假结束,这个倔脾气的彝族汉子又背着铺盖卷爬上了天梯。

    刚开始上课可费了老劲。娃娃们听不懂汉话,李桂林得先用彝语讲一遍,再用汉语重复。

    白天教六个年级的课,晚上点着煤油灯批作业。最愁人的是学生越来越多,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李桂林琢磨来琢磨去,把主意打到了自家媳妇身上。

    陆建芬在乡里当会计,听说丈夫要带她看"新鲜景",背着两岁的儿子就上了山。

    这一看可把她惊着了:丈夫睡的是四面漏风的破屋子,吃的是玉米糊糊就咸菜。

    学生们大冬天还光着脚,有个娃娃的裤腿短得露出半截小腿。她把儿子往丈夫怀里一塞,转头就下山辞了工作。

    两口子一个教语文数学,一个教音乐美术。

    周一接学生过天梯得背着小娃娃,周五放学要挨个送回家。

    山洪暴发时李桂林蹚着齐腰深的水救学生,自己差点被冲走。陆建芬给孩子们剪头发补衣裳,自家儿子摔断胳膊都顾不上送医院,落下了残疾。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全乡统考,二坪村小学拿了头名。

    消息传开,周边村寨都把孩子送来读书。2001年政府帮着盖了新校舍,青砖瓦房亮堂堂的。

    李桂林在操场边种了棵松树,说等树长高了娃娃们就有阴凉地儿读书了。

    2008年记者爬上天梯,把这对夫妻教师的故事登上了报纸。

    爱心人士捐钱修了铁梯子,村里通了水电。

    第二年两口子站上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主持人问他们苦不苦,李桂林笑着说:"守着这么多娃娃,心里热乎着呢。"

    日子就像山涧的溪水,哗啦啦流到了2023年。现在的二坪村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年轻教师来了七八个。

    58岁的李桂林还守着三尺讲台,只是粉笔字写得没以前利索了。

    陆建芬退休后办了个助学基金会,去年还给毕业生凑了笔大学路费。

    他们的儿子李想虽然胳膊不方便,现在在县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说是要接着爹妈的班。

    老两口偶尔还会去爬那道铁梯子。李桂林总爱站在半山腰往上看,当年种的松树已经高过房顶,枝桠间挂着的铜铃铛被山风吹得叮当响。

    这铃声在山谷里传得老远,和教室里娃娃们的读书声混在一块,听着比啥音乐都舒坦。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天梯教师"李桂林夫妇:悬崖上的坚守》
    人民日报《二坪村小学的新变化》
    四川日报《凉山"天梯小学"迎来新教师》
    中国教育报《李桂林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新华网《悬崖村教育的变迁之路》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