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疫情
1990年,一名24岁的男子辞去教师工作,攀上5架天梯,爬到2800多米高的悬崖支教,1年后,他说服妻子背着儿子一同上山,24年后,妻子泪流满面地说:“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1990年,四川凉山那边,有个叫二坪村的地方,海拔2800多米,高得离谱,路还难走得要命。就在这时,24岁的彝族小伙子李桂林,放着县城的安稳日子不过,偏偏要往这山旮旯里钻。为啥?就因为他去考察了一下,发现村里孩子上学难,教育缺得跟啥似的,他一拍大腿,把工作辞了,爬了五架天梯,跟探险似的,来了!一年后,他还把老婆陆建芬和小儿子都带上山了,一家三口,在那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24年。
刚到二坪村那会儿,李桂林手里就那点自制教具和旧课本,他把牲口棚一改,成了教室;木板刷点墨汁,黑板就有了;石头垫上木板,课桌也齐活。孩子们说话他听不懂,他就自创了一套彝汉双语教学法,教加减法还用玉米粒,简单粗暴,愣是把知识的大门给孩子们撬开了。
1991年,陆建芬带着两岁的小家伙也上山了。一开始,那环境苦得她直皱眉头,但一看孩子们那纯真的小眼神,加上老公那股倔劲儿,她心一横,留下了。俩人分工明确,李桂林管高年级,陆建芬负责低年级和学前班。除了教书,还得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真是又当老师又当爹妈。山路那叫一个崎岖,补给简直就是个大难题。李桂林这家伙,饿急了眼的时候,土豆都能当大餐。洪水来了,他为了保住学生,差点就成了“漂流达人”。儿子因为看病条件不行,落下了点毛病,但他们俩硬是没怂过。学生呢,从刚开始的十几个,涨到了三十多个,家长们一看,这学校靠谱,纷纷把孩子往里送。
到了2007年,政府出手,把摇摇晃晃的藤梯换成了结结实实的钢梯,走路都稳当多了。2008年,李桂林夫妇俩火了,成了“感动中国”的大明星。社会上的人一看,这俩人不容易啊,纷纷来帮忙,学校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新潮。
到了2023年,二坪村的小孩们,个个都有学上,义务教育那是百分之百覆盖。村里还出了第一个研究生呢!李桂林夫妇教出来的学生,六个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了救死扶伤的医生,有的成了教书育人的老师,都在为社会做贡献。现在看看这学校,跟以前那是天壤之别,新老师们接力棒传得稳稳当当,但李桂林夫妇那股子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大家。从1990蹦跶到2024,李桂林和陆建芬这对神仙眷侣,硬是用24年的“钉子户”精神,给一个小村庄整出了个大未来。他们走的不是寻常路,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法子,给娃儿们凿开了看世界的天窗。从天梯五连击升级到钢铁侠版楼梯,从牲口棚变身豪华学习宫,环境是鸟枪换炮了,但那颗热腾腾的心啊,始终如一。
陆建芬放话了:“就算哪天挂了,我也得挂在这儿。”这可不是啥悲情大片里的台词,纯粹是一个教育狂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的直白。他俩用一辈子给“教师”这俩字镀了金,还身体力行地告诉咱们:知识,那可是翻盘的神器;坚守,则是点亮希望的魔法棒。
如今,咱们坐在这亮堂堂的教室里头,心里头是不是也得惦记着那些大山沟沟里头默默刨土的教育英雄们?他们用自个儿的青春年华,给娃儿们换来了明天的太阳。咱们可别忘了人家的好,更希望这份死磕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在大伙儿心里头开出花来,结出果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