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景区】2025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在建昌古城绚烂绽放!

凉山 更新于:2025-09-27 14:45
  • 安康乐福2

    01 非遗进景区-建昌古城

    建昌古城六百多岁的砖石,于2025年9月25日迎来一场柔软的邂逅,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等众多非遗项目,在此云集。

    延续中华文脉

    传承非遗

    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而是在古城真实的呼吸里,活色生香。这场相遇,让风景有了灵魂,让技艺找到了归处。。

    传承非遗

    02 非遗之技

    舞台上的彝族漆器红、黄、黑三色交织,图腾古朴神秘,与建昌古城共同诉说着厚重灿烂的民族史诗。

    展位上的彝族银饰鹰雕,似欲振翅高飞,古朴有力,仿佛说着它千百年来的荣光。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古朴浑厚的会理红铜火锅,在非遗舞台上稳步展示,铜器流光,华服溢彩,传统技艺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

    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会东霓赏服装工作坊的挑花刺绣,反挑正看的绝技,始于唐宋,现融合彝家图案元素,一针一线将其绣进岁月,成了山与火的深刻记忆。

    越西县普雄镇彩遗坊彝绣专业合作社的呷古彝绣,将彝族传统图案融入民族信仰;其作品色彩绚丽,纹样古朴,不仅是非遗珍宝,更通过合作社模式“绣”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传承非遗

    傈僳族服饰原材料取自于山坡采来的火草叶和火麻杆,其“火草织布技艺”过程繁复,缝制的衣裙古朴温暖,独特的技艺与服饰共同成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非遗服饰

    摩梭人服饰典雅大方,女子红蓝百褶长裙与盘绕头饰是其标志。服饰色彩与款式体现了母系社会文化特色,其独特的纺织与染色工艺已被列入非遗,是“女儿国”文化活态传承的美丽象征。

    03 非遗之音

    在建昌古城非遗大舞台上,演奏声、诵读声不绝于耳,使非遗从静态名录转化为可感可听的文化力量,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有效传播。

    彝族月琴演奏

    琴身圆润,音色清脆。演奏者拨动琴弦,旋律如泣如诉,或欢快跳跃,仿佛在讲述彝家山寨的古老故事与生活情趣。

    傈僳族口弦演奏

    一片薄竹,置于唇间。演奏者以气息与指尖巧妙配合,弹奏出细腻如丝、窃窃私语般的乐音,是真正的心口相传。

    玛牧诵读

    以吟诵的方式传唱彝族传统道德训谕,声声入耳,展现着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智慧。

    04 非遗之味

    非遗美食是舌尖上的活态遗产。它不仅是独特的味觉技艺,更承载着地域历史、族群记忆与生活智慧,通过世代口传心授,将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烟火之中。

    冕宁火腿采用传统腌制与窖藏发酵技艺,肉质嫣红,咸香回甜,是时光酝酿的风味。

    越西腐乳天然发酵,口感细腻香醇,是豆腐点化后与时光共同完成的舌尖佳作。

    宁南米花糖以糯米、麦芽糖为材,酥脆化渣,甜而不腻,承载着质朴的节庆记忆。

    何香传统手工饼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饼皮酥香,馅料饱满,是融入乡土人情的香甜。

    非遗传播与时俱进,线下展演吸引线下游客路人,线上开通直播购物渠道,为传统技艺打开新销路,更以直观有趣的形式向大众传播非遗,实现活态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

    05 非遗之韵

    董氏三环一气循环术传承人董医生,受邀走上非遗舞台,生动讲解“董氏三环一气循环术”的精髓,深化了公众对非遗的理解。

    十位专业模特华美登场,身着贾佳彝族服饰盛装,佩饰流光溢彩,化身行走的彝族服饰艺术,在T台上演绎出一场流动的非遗盛宴。

    传承非遗

    主持人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为观众奠定了认知基础。

    非遗美食免费品尝环境,活动气氛热烈高涨;趣味盎然的互动游戏,现场观众踊跃参与。

    整场活动成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有效地激发了公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实现了非遗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的跨越,为非遗的当代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非遗主题活动之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9月28日非遗进乡村活动,我们在昭觉县博洛乡中心小学,期待与您见面!

    素材来源 | 品味凉山

    综合整理 | 凉山文旅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期待您是下一个!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