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媒体四川行”的记者们在昭美社区幼儿园采访。10月22日至24日,来自21个亚太国家的媒体记者齐聚凉山,开启“亚太媒体四川行”活动。媒体团先后走进西昌市、昭觉县、普格县,感受建昌古城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见证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与民族教育创新实践,用镜头与文字记录凉山发展脉动。
参观建昌古城
品鉴中华文化之美
10月22日晚间,建昌古城灯火璀璨,彝族高腔与《敬酒歌》在街巷间回荡。媒体团沿大通门步入古城,身着盛装的彝族歌者沿街敬献美酒,青砖黛瓦间的历史气息与烟火气扑面而来。在彝族银饰锻制技艺展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錾刻、镂空工艺,将彝族文化融入银饰创作。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媒体团的记者们驻足细品。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建昌古城,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西昌市秉持“保护优先、有机更新”理念,以“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模式推进古城活化与发展,累计修缮文物建筑20处、历史建筑7处,建平门、涌泉街等核心街区重现历史风貌。
“外墙保留原始质感,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真切感受到中国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巴基斯坦萨玛电视台主持人伊尔凡·阿什拉夫感慨道。
记录三河村巨变
见证脱贫攻坚之力
10月23日,媒体团走进昭觉县三河村,从脱贫旧址到新村的蜕变令人震撼。新村内民居错落有致,民俗街上彝族绣品、银饰琳琅满目,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在昭美社区幼儿园,同济大学设计的彩色教学楼里,身着彝族服饰的孩子们正跟着老师搭积木、唱儿歌。
据园长介绍,园内30%学生来自悬崖村易地搬迁家庭,幼儿园采用“双语教学+民族文化课程”模式,帮助孩子快速融入新环境的同时,筑牢民族文化自信。
“从村庄新貌到村民精神状态,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脱贫攻坚的决心与韧劲。”东帝汶记者菲洛梅诺・马丁斯在走访后表示。
深入普格校园
感受民族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
10月24日,媒体团走进普格县校园,近距离感受民族教育的蓬勃活力。在铁道兵学校,“妞妞合唱团”正在排练,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天籁之音演绎着曾登上央视春晚的曲目《玉盘》,媒体团成员纷纷加入排练,跟着学习简单旋律,现场互动温馨。
随后,媒体团参观了螺髻山高级中学的实验室、图书馆与民族文化展厅,感受到民族教育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完善的教学设施、专业的教师团队,充分体现凉山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阮荷芳评价道。
此次凉山之行,让亚太媒体深入、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脱贫攻坚与民族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就。媒体团成员纷纷表示,凉山的实践不仅绘就了区域发展的新图景,更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范本。(记者 刘姝琦)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