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凉山多次爆发山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凉山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峡谷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高,可燃物丰富,这些因素都为山火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气候条件:凉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多风,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火势的蔓延。
3. 人为因素: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不当的野外用火、电线短路、吸烟遗留火种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山火。
4. 防火意识不足:一些地区居民防火意识不强,随意丢弃烟头、野外烧烤、祭祀等活动都可能导致火灾。
5.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在山火发生初期,由于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火灾得不到及时扑救。
6. 扑火力量不足:凉山地区森林火灾频发,扑火力量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地区扑火力量不足,难以迅速扑灭山火。
针对这些原因,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防火监测预警能力、加大扑火力量投入等,以降低山火发生频率和损失。举报 -
近些年来,凉山多地接连发生大型森林火灾,且死伤几十人。究其原因,与当地的地型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有关。
凉山多大山、深谷,气候特別。此地一年只有两“季”:当年的6日至10月是雨季,几乎每天有雨;11月到次年的5月为旱季,几乎不下雨,空气十分干燥(湿度几乎为0),加之气温高(可达30度以上),极易引起山火。在五、六十年代,国家曾在凉山地区进行大范围的飞机播种造林。这些树种多为富含油脂的云南松。现今早已成林,且地上堆积了厚厚的松叶(当地人叫松毛)。这些松叶和枯草、松树,都是极好的可燃物,在天干物燥的旱季,一亇烟头、一次雷击,都可以引起森林大火;且因山地崎岖,沟深谷险,风向难测,一旦火发,十分凶险,很难扑灭。这是自然因素。
深山中的居民多有野外用火的习俗。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焚烧农作物的桔杆等等都很普遍;近些年,又添加了野外烧烤的旅游项目,更为有车的年轻人所追捧。
这些人为陋习再加上山高皇帝远,基层政权薄弱,防火宣传和监控都很难到位,再加上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就使凉山几乎年年都有几场森林大火,且一经形成便很难扑灭。
举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