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凉山悬崖村之所以位于如此险峻的地带,有其历史和地理原因。以下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当地居民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以及为什么他们没有搬出来的情况:
1. "历史原因":悬崖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当时的居民可能是因为地形的原因而选择在这里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居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2. "文化传承":悬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3. "经济因素":虽然悬崖村的生活条件艰苦,但当地居民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留在这里。例如,他们可能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农业、林业等。
4. "搬迁成本":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土地、住房、基础设施等。对于悬崖村的居民来说,搬迁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
5. "政策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悬崖村。然而,由于地形复杂,这些项目的实施可能面临很多困难。
6. "心理因素":对于一些居民来说,离开他们熟悉的环境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他们可能对搬迁后的生活感到担忧,担心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悬崖村的居民逐渐意识到改善生活条件的必要性。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索道、改善道路等,以举报 -
被称为“悬崖村”的勒尔社坐落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过去,人们进出村子需要攀爬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从山脚下的阿土勒尔村牛觉社到半山腰的勒尔社只有4公里,却需要走上5个小时。
其实,勒尔社与山下的“联系”有3条小路。一条经过峡谷,一到雨季,古里拉达河流水位就涨得很高,很难逾越;一条绕着山走,尽管不陡峭,却要多走18公里;不绕路的“天梯”是村民们出入走得最多的“路”,尽管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尽管还有13处几乎垂直、落差近1000米的峭壁,尽管由藤条和木棒编成的梯子很危险……
上山的路途无比艰险,但位于半山台地上的勒尔社却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阿土勒尔村村支书某色吉日介绍说,200多年前,先辈们为躲避战乱,迁徙到此,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就把家安在了山坳里的缓坡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里由于小气候好,农作物产量高出大凉山的其他地方。家家户户都种着玉米和黄豆,村里还种着成片的花椒和核桃。“过去勒尔社行路难,姑娘们要嫁进村来,都要掂量掂量。”某色吉日说。
在目前,解决悬崖村的方式无非就两个:修路和搬迁
我们先看看修路:
按照悬崖村的地理位置和实际环境情况来看,昭觉县政府通过测量和估算大约需要4000W的投资。但是作为全年昭觉县财政总收入只有一亿元,光修路就基本上要用去财政一半的收入。
何况,目前昭觉县不只是只有悬崖村一个困难的地方,比悬崖村更困难的地方还有不少。这1亿的财政收入,分摊到各个方面还能有多少?
搬迁:
搬迁首先就要考虑的是人员是否愿意下来居住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拆乡并镇。其实也是和这个差不多,村民在这里居住了那么久,对于这里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大家不愿办理世世代代生长的地方。搬迁意味着就要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土地。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生活的更自在一些。更何况,那里的土地已经被他们摸透,开发完成。再到一个新的地方,意味着什么都要重新开始。
再一个,村里面还有那么多老弱病残的村民。这部分人如何通过悬崖上下?
为什么不搬迁?“村民们在这里居住了七八代,故土难离,况且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只要有路,就地脱贫不成问题。”阿吾木牛说。
在凉山,还有许多比勒尔社更急需搬迁的地方。凉山州发改委主任赵玉聪介绍,全州40%多的村海拔都在勒尔社之上,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
不过现在随着国家越来越多的目光望向这里,这里的生活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悬崖村”
举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