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三下乡”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节气处方”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深入越西开展社会

凉山 更新于:2025-08-28 13:54
  • 凉心157963161

    凉山新青年

    有态度 有温度 有你有我

    8月18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节气处方”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背着药箱,沿着平均海拔2100米的盘山小道,踏着薄雾与露水,把“二十四节气里的健康密码”送进越西县马拖镇依觉村最后一户老人家中。至此,这支由10名医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已在依觉村挨家挨户完成巡诊,健康问卷也随脚印铺满了山间小屋。

    山路课堂:血压计里的“云雾回声”

    清晨,太阳尚未完全升起,队员曲木布克用彝语敲开第一户村民的门,阿伯因腿疾已很久未下山,血压高达178/102 mmHg却从未就诊,队员一边为他规范测量血压,一边把“节气控盐口诀”折成掌心大小的卡片交到她手里。“阿伯,您每天用盐不超过这个啤酒瓶盖的量,节气交替时最容易犯头晕,卡片上写得清清楚楚。”

    数据洞察:三高的“三道坎”

    两组队员经过将两日的问卷及访谈记录进行交叉比对后,得出三项关键发现:①村民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听说过”,但规范服药率不足三成;②有不少人血压超过160/100 mmHg,却从未就医;③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盐放多少”“酒能不能喝”“农忙没时间运动怎么办”?

    汇报告别:把节气写成“带不走的处方”

    实践团队将调研结果告知依觉村干部,并提出了日常健康管理的小建议,并将一只只刻有刻度的控盐勺交到村支书手中:“勺柄上写着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提醒叔叔阿姨盐量随季节减,这把勺子留在村里,比我们的脚步更长久。”

    当刻着节气的控盐勺留在依觉村,这支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出健康服务的基层温度。从彝语巡诊到节气控盐口诀,医学生们将专业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健康山歌",让公共卫生的触角真正扎进乡土。这场跨越二十四节气的实践,既是医学与传统的碰撞,更是青年学子用专业反哺乡村的生动答卷。

    来源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节气处方”暑期三下乡实践团

    本期编辑 | 左左

    一审一校 | 赖小小

    二审二校 | 沈莉

    三审三校 | 马吉石子

    微博 | @凉山共青团

    抖音号:991347269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